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7-11
三年来风雨无阻,八旬老人每周免费教社区居民做陶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宗青)暑假到了,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街道青岛路社区热闹了起来,专门针对暑期设计的课堂活动都在开展中。八旬老人徐秋奎的 " 陶吧 " 每周六下午两点准时开门授课,社区书记谢蕾介绍说," 暑假期间,附近居民和孩子来得多,开学后,周围的高校学生喜欢来。"

退休老人开课教社区居民做陶艺,一教就是三年

青岛路社区的一楼有一个房间,墙壁上挂着 " 陶吧管理制度 " 和 " 中国的陶艺历史 " 简介等,工作台上摆着一只陶制的小花瓶,每周六下午两点,徐秋奎会在这里授课,教社区居民制作陶艺品。靠窗放着的两个铁皮柜子里,都是学员的作品,多半是壶和杯子,有的已经烧制完成,有的还是毛坯。

△徐秋奎上课的教室 徐秋奎供图

三年前,在参加社区活动时,当时的社区书记甘玲发现了徐秋奎的制陶手艺,便邀请他来办这样的一个课堂,社区和社会组织提供场所、材料等,他负责免费教大家制作。徐秋奎毫不推辞地接下这个任务,那时他已经七十好几了。

△徐秋奎为大家上课 王露维供图

甘玲介绍说," 陶吧 " 开办后很受欢迎,孩子们喜欢做手工艺,老人们结伴来搓搓泥,附近一些高校的学生也经常过来,最多的时候,一次上课会有十五六个学员,少的时候两三个," 随来随学,徐老师都乐意教。"

△高校的学生也来学习 王露维供图

不管人多人少,徐秋奎总是准点来到教室,做上课的准备。为了让学员更直观地了解制陶,他自掏腰包买了教学碟片。" 自己制作和教别人来做还是有区别的,上课前会给大家讲一讲制陶的历史以及相关的小知识,增加趣味。"

一节课一般要上两个小时,半个小时做出基础的形状,一个半小时打磨,人多的时候,徐秋奎逐一指导下来,时间会更久。他总是要求学员要细细打磨,三分做,七分改,有的作品实在改不好了,就将泥重新回收,留着下次再用。

因为制陶的爱好,老人的晚年生活很热闹

记者看到柜子里放着不少已经烧制好的作品," 那些是学员觉得比较满意的,如果他们想烧,我就帮忙拿到熟识的窑厂去,等攒到三四十个,集中打包,用泡沫箱子装好,每件收 40 块钱的成本价。" 徐秋奎说。

△学员作品 徐秋奎供图

他提到的那个 " 熟识的窑厂 " 在南京溧水。因为制陶,徐秋奎结识了不少好朋友,现居住在溧水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袁六顺,与他熟识多年。" 徐师傅现在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我这里烧制。" 对于这位好友,袁六顺评价是 " 勤奋好学,待人诚恳 "。

勤奋好学是指徐秋奎 60 岁时学得制陶的手艺。退休后,他无意间接触到陶艺,非常着迷,跟师傅学做了一段时间,又买来书学习。一开始只是自己做,后来技术越来越好,被邀请到学校教孩子,在南京江浦的一个小学里教了 10 年,现在在社区上课,他很享受分享的过程,将爱好做成了自己退休后的小 " 事业 "。

△徐秋奎为大家讲解制陶 王露维供图

待人诚恳是周围人对徐秋奎的评价。王露维是青岛路社区的一名退休党员,平日里徐秋奎上课,他得空就去帮忙做一些辅助工作,帮忙拍照、准备材料之类的。" 徐老师的退休工资并不高,但是他都是无偿地给大家上课,分文不取,这就是社会正能量的表现。正能量不是说出来的,是一件件小事做出来的。"

乐呵呵的徐秋奎对记者说,如果身体允许,自己会一直给大家上课,制陶可以动手动脑,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这个传统手艺。

(编辑 刘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