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0-12
江苏省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文艺工作者们这么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如果有来生,我还唱淮剧。"

" 我从来不觉得艺术家可以懒散,一个好的艺术家要善其身。"

" 很多人问我:你这个在上海复旦就学十年的江西人,为什么最终留在了江苏?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江苏留住了我,而是江苏孕育了身为编剧的我。"

……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10 月 12 日,江苏举行全省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号召和推动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快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在江苏文化高质量发展中提振精气神、展现新作为。这次座谈会,既有江苏文艺界 " 明德模范 " 代表陈德林,又有 " 名师带徒 " 计划中的名师代表周京新,以及青年文艺工作者们。这些文艺工作者们说了写什么?现代快报记者告诉你。

陈德林:如果有来生,还唱淮剧

" 我是一名淮剧演员,但并非梨园出身,而是一个三代码头工人的后代,从小就爱上了戏曲,与淮剧结下了不懈之缘。" 座谈会上,江苏文艺界 " 明德模范 "、75 岁 " 淮坛铁汉 " 陈德林,用一口带着淮剧官话的口音,分享了他的淮剧情缘。他说,自己从艺 60 年,这一生都奉献给了淮剧,如果有来生,还唱淮剧。

" 别人都说我是戏疯子,我不但一个疯,还娶了一个爱戏如命的爱人黄素萍一起疯;不但我们这一代人唱淮剧,还带上女儿、女婿一起唱。由于我们酷爱淮剧,忠于淮剧,淮剧也给我们带来了福音,一家两代人四个国家一级演员,两朵梅花,五朵白玉兰,是淮剧界的大满贯家庭。"

2017 年,陈德林的淮剧电影《腊月雷》,在上海首映成功。如今,这部电影如今已经放映 180 多场。陈德林说," 为了拍这部电影,我不顾家庭的反对,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我对子女和家人说,留金、留银、留房产不如留一部好的电影,把我的流派艺术传下去,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事实上,陈德林身体并不好,他说," 从 1992 年到 2004 年,这 12 年期间,我动过 6 次手术,其中还有一刀是膀胱癌晚期。有人说,‘你不要命啦’。我回答说,‘我是为淮剧而生的,宁愿倒在舞台上,也不愿意死在病床上’,这是我的心声。" 陈德林话音落下,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周京新: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

作为 " 名师带徒 " 计划中的名师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在座谈会上发言。他寄语年轻艺术家们,要耐得住寂寞," 艺术家需要有沉下来埋头苦干的精神。"

在座谈会现场,周京新的学生马帅也一同出现。师徒俩的作品,在江苏 " 名师带徒 " 美术工作者师徒作品联展中联袂亮相。对马帅,周京新十分看好,他说," 帅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我带的。在前两天刚结束的 2019 年百家金陵中国画展上,马帅从全国几千件作品中突围,进了前 20 名,很不容易了。" 而对老师的期望,马帅很感激,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老师是一个生活中非常和善的人,但在绘画艺术上,又有着很高要求的人,自己会按老师的期望不断努力前行。

同时,周京新表示," 艺术家的成长,是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对青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的是,要在目前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明确自己的方向和信念,坚定初心;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坚定地做出抉择。先理清思路,然后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罗周:江苏孕育了身为编剧的我

" 很多人问我:你这个在上海复旦就学十年的江西人,为什么最终留在了江苏?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江苏留住了我,而是江苏孕育了身为编剧的我。" 座谈会上,青年文艺工作者、著名编剧罗周如此表白。

罗周的 " 光环 " 很多,她编剧的京剧《将军道》、锡剧《一盅缘》,于 2012、2014 年,两获 " 中国戏剧奖 • 曹禺剧本奖 ",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蝉联得主;2017、2019 年,受聘为 " 曹禺剧本奖 " 最年轻的终评评委。

" 当人们更多关注我的‘天赋’时,我更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身为艺术工作者的坚守。正如总书记讲话中所勉励的,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 罗周说,创作扬剧《衣冠风流》时,因初稿不如人意,她索性完全重写最后一场。自晚上 7 时动笔,一口气写到凌晨 4 点。敲完 " 全剧终 ",除手指之外整个人都僵住了似的。

" 唯有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才有望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唯有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才算得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 罗周的发言,获得了青年艺术家们的一致认同。

施夏明:昆曲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自豪、致敬、奋斗这六个字,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这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 座谈会上,青年昆曲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副院长施夏明如此说,现场,他还分享了自己与昆曲的点点滴滴。

施夏明说:" 早些年时,面对乏人问津的市场窘境,面对扣完房租水电之后不到 300 块的工资,不知前路在何方的我,在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工作时,总会低一个声调说,我是唱昆曲的 …… 而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我会满怀自信地回答对方,我是昆曲艺术工作者。"

作为一线的戏曲工作者,施夏明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以前,一个剧院全年演出量不足五十场,现在,仅仅我个人年演出量就接近一百场,观众、戏迷现在越来越爱看戏,也越来越懂戏,昆曲这样一门古老艺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见习记者 徐可 记者 胡玉梅 / 文 施向辉 / 摄)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