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22
快快评丨递给老师一把“戒尺”,也需配备另一把“戒尺”盯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22 日,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意见稿根据学生违纪违规严重程度,给出了相应的惩戒方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惩戒规则也引发多方讨论。根据央视新闻做的小调查,目前观点大致分成四派:一是支持,该罚就罚不能惯着;二是支持,但要把握惩戒的度;三是不支持,体罚会留下阴影;四是不支持,老师越矩怎么办。其中大多数网友都支持把 " 戒尺 " 递给老师,但也强调了要把握度。

之所以有反对声音,其实也是担心使用 " 戒尺 " 的 " 度 "。师生关系中,老师本来就占有优势。从个人体验上来看,老师其实不必动用规则中那些写书面检讨、增加运动、教室内面壁等方式,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将学生点拨到位。

假想一下,倘若一个班里 50 人,老师对着班里其他 49 个同学都是笑眯眯的,唯独只对你冷冰冰,你是不是会怀疑人生: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如果有的选,学生恐怕宁愿选择运动、教室内站立、面壁等比较显性的惩罚方式。

对老师来说,之前可能是 " 想管不敢管 ",曾经有老师因在班级中点名考分低的学生,被学校认定为 " 违反师德师风 "。现在实施教育惩戒规则,等于名正言顺地递给了他们 " 戒尺 "。

于是,学生是否应惩戒,应该采取何种惩戒方式,等等,这些惩戒权全部赋予老师,老师的能量从 1.0 升级到 2.0。自然,大家会担心老师会不会 " 想怎么管就怎么管 ",惩戒权是否会被滥用?

为了保证公平,有人建议不妨对需要惩戒的学生展开 " 听证 ",邀请老师、家长、学生参加,最后取得一致意见。但这种看起来较公平的形式,是否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二次伤害?这值得探讨。

那么,针对违纪学生,既想顾全学生心理健康,又要对违纪学生达到惩戒效果,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呢?是罚跑步面壁更有 " 疗效 ",还是写检查更治本?这里好像差一份补充条例——明确该规则的使用程序和细则,便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实施。

我不是教育学家,也不是儿童心理学家,不知道是否有种万全的惩戒方法能让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都满意。但是我明白,惩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本着 " 教书育人 " 的精神,老师即使手握 " 戒尺 ",也应善加使用,既能起到惩戒作用,又能鞭策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譬如园丁,在树苗成长未定型之前,有责任帮其除虫扶正。

所以,政府部门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时,递给了老师一把 " 戒尺 ",也需要配备另一把 " 戒尺 " 盯着!这另一把 " 戒尺 ",一是教师 " 灵魂工程师 " 的天责,一是制定合理合法的使用程序及细则。唯此,万一出现园丁乱舞剪刀的情况,我们也能随时喊停。

ZAKER 南京评论员 荼白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