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19-11-23
江苏新增两院院士9名,全部是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11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发布了 "2019 年院士增选名单 ":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 64 名院士和 20 名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选举产生 75 名院士和 29 名外籍院士。其中,"60 后 " 超六成,最年轻的 42 岁。

江苏有 9 位专家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4 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5 名。目前江苏院士总数达 102 名。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入选的 9 位院士全部是江苏省 "333 工程 " 培养对象。"333 工程 " 从 1997 年启动,专注培养本土人才,是江苏最老牌、持续时间最长的人才工程。

中科院院士名单

常进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领导实施 " 悟空 " 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

常进 紫金山天文台供图

常进,199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一直任职于紫金山天文台并于 2005 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科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

常进长期从事空间伽玛射线、高能带电粒子尤其是电子的探测技术方法及科学实验研究,是我国空间天文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提出并作为首席科学家领导实施了 " 悟空 " 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 悟空 " 号于 2015 年 12 月 17 日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常进还率领团队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先后为神舟二号、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等成功研制了伽玛射线谱仪。

崔铁军

东南大学教授

研发数字编码和可编程超材料

崔铁军 东南大学供图

崔铁军,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教育部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特聘教授,2003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对超材料进行系统性研究,实现了数字编码和可编程超材料,能实时操控电磁波和编码信息,开创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

崔铁军首次从微波传输线的角度研究表面等离激元(SPP)超材料,发明了一种超薄、柔性、条带式 SPP 传输线,其传输特性可定制,并可显著降低传输线间的互耦和干扰。在国际上率先验证了 " 电磁黑洞 " 和三维宽带 " 隐身斗篷 " 等物理现象,解决了超材料在某些国防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并应用于中国航天、航空、船舶等部门武器装备的研制。

段进

东南大学教授

提出 " 空间基因 " 理论,负责雄安新区整体规划

△ 段进 东南大学供图

段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科评议组首届成员,国际空间句法学术指导委员会首位中国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8 年任《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

段进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理论研究 30 余年,提出 " 空间基因 " 并创建了解析与传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当代城市建设中自然环境破坏和历史文化断裂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应用在雄安新区、苏州古城、南京 2014 青奥会等重大项目设计以及广泛的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中。

王金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

引领短波通信自主创新

王金龙 陆军工程大学供图

今年 56 岁的王金龙,少将军衔,是无线通信领域专家,国家短波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短波通信领域数据传输、抗干扰和频谱认知理论与方法研究。

短波通信是唯一不受网络枢纽和有源中继制约的远程通信方式,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王金龙带领团队实现了我国短波通信从跟踪学习、并行发展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短波信道多径时延大、信号衰落严重导致的可靠传输困难问题,揭示了短波时变色散信道的传输特性和最佳接收机理,实现了我国短波通信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到宽带、从低速到高速的整体性技术突破。

工程院院士名单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首次建立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

沈洪兵 南京医科大学供图

作为首席科学家,沈洪兵领导开展了中国人群唯一的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 21 个新的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首次建立中国人群肺癌分子遗传图谱,创造性地建立中国人群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并成功应用于 10 万队列人群肺癌高危人群预测。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填补了中国人群肺癌易感基因研究的空白,不仅为研究肺癌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靶点,还被成功应用于肺癌发病风险的预测。

从事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30 年,沈洪兵与国际合作者共同发表学术论文 149 篇,大大提升我国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任洪强

南京大学教授

在江苏成立 " 水医院 ",致力于水环境修复

△ 任洪强 图片来自南京大学官网

1985 年至今,任洪强主要从事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完成 30 多项实际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大型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 100 余座。

他带领的团队建设了南京大学第一个校外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建成教育部水处理与水环境修复工程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省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区域中小环保企业发展和产业高端转型进程中发挥了显著的引领作用,被区域产业界誉为 " 水医院 ",获 2014 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张佳宝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为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做出突出贡献

张佳宝 南京土壤研究所供图

张佳宝,现任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重点围绕我国 13 亿亩中低产田治理面临的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地力提升两大科技问题,进行科研突破,创建了土壤障碍因子分类消减、激发式快速培肥地力、易涝渍农田水土联治等理论与技术体系,并创新了土壤参数探测技术与设备。

作为科研带头人,张佳宝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着力推进土壤改良向精准对症跨越,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做出突出贡献。

陈卫

江南大学教授

益生菌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陈卫 江南大学供图

陈卫,1966 年出生,博士生导师。1988 年获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学士学位;1995 年获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3 年获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副校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及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

二十多年来,陈卫一直从事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在自主产权益生菌菌种库和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优质新菌种的培育、制备、研发以及产业化推进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益生菌领域突出的学术带头人。

姚富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

通信抗干扰技术领域专家

姚富强 图片来自姚富强所著《通信抗干扰工程与实践》

姚富强,通信抗干扰技术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 年 5 月出生于安徽枞阳,1982 年毕业于原海军高级电子工程专科学校雷达工程专业,1993 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表彰对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军队科技领军人才。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仲茜 宗青 舒越 赵冉 朱鲸润

(编辑 高霞)

相关标签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