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0-11-26
一名90后抗疫记者的手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26 日上午,在江苏大剧院内,正在召开江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我有幸和受表彰代表一起坐在台下,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在武汉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里闪现。

1 月 29 日,武汉封城第七天,我和 5 名同事作为首批出发的记者,赶往武汉参与疫情报道,直至 4 月 25 日回到南京,我们在武汉待了 88 天,从寒冬待到了暖春。作为新闻记者,我们记录了武汉至暗时刻的一床难求,见证了 4.2 万医务人员赶往武汉的大驰援,报道了第一批新冠患者出院的喜悦,感受到了 86 家定点医院、32 家方舱医院实现床等人的拐点,以及解封后重回烟火气的城市风景。

此时此刻,内心感慨万千。

勇敢的江苏人

2 月中旬,北京的朋友发来一篇网络文章,讲述了江苏各地派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情形," 你们江苏真勇敢,从省里市里到县镇都能有医疗队去武汉。"

" 散装江苏 " 也在这一时刻走红网络,网友以俏皮的方式赞美江苏人的勇敢与担当。

湖北保卫战是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最重要的一场战役,2820 名江苏白衣战士在武汉、黄石两地奋战,还有待在省内的八千多万江苏人也通过不同方式抗疫。

" 散是满天星,聚是苏大强。" 苏大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作为一名记者,会接触到社会各个领域,每当听到他们肯定江苏在疫情中的表现时,都觉得 " 脸上有光 "。

"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这 20 个字是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也体现在无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江苏人身上。

江苏第一批去武汉的医疗队,是支援的武汉市江夏区,100 多名江苏医务人员驻扎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我当时采访了支援江夏区中医院的王谦大夫,他是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是一位资深的军医,有丰富的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经验。由于江夏区中医院不是传染病医院,改建三区两通道成为当时最为迫切的工作,于是王谦迅速带头改造,短短数天内就做好了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为后续近两个月的救治工作提供了关键保障。

王谦也是一名丈夫、父亲,在采访他时,当提到妻子和孩子,他觉得这个时候不在家里陪着他们,很是愧疚,这名刚强的军医就会流露出柔情的一面。

但王谦告诉我,作为一名抗疫老兵,要做到祖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王谦是 2820 名援鄂医务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用 "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 的精神帮助武汉、湖北打败了疫情,换来了重启。作为一名老家是湖北的新江苏人,从内心里感谢他们,也感谢他们背后 8000 万江苏儿女的支持。

江苏 90 后可托付

"2003 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 这句话曾一度在社交媒体刷屏,成为 90 后参与疫情防治工作最朴实的宣言。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 90 后新闻工作者,在一线,我特别留意观察同龄人的状态。让自己感到自豪的是,有数据显示,参加这次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 "90 后 ""00 后 "。而江苏抗疫人群中,奋战在医疗、基层社区、公安民警、社会志愿服务等领域中 90 后更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力量。

" 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 这句话成为全社会认可 90 后的最好例证。在我的采访对象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高婷曦,1997 年出生,比我小 6 岁,1 月 31 日就已经在武汉的病房里救治病人。

当高婷曦第一次从清洁区走到污染区时,她说那是她走过最远的路," 一出电梯就感觉自己的全身布满病毒。" 她很怕,但她很勇敢,她硬着往前走。

进入病房,她的工作包括给病人做穿刺、雾化、测量生命体征、更换输液,重症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时,还要帮忙佩戴,每天至少需要在病房里工作 4 个小时。她在武汉病房里待了近两个月,无数感染患者经她护理得到了康复。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很多 90 后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被隔离在家的居民,为他们提供物资支援,抚慰他们焦虑的心情。再比如我们现代快报先后派出了 13 名新闻记者去往武汉、黄石,其中,就有 9 名 90 后。

这些从江苏奔赴湖北的 90 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 "90 后可托付 ",都说三十而立,这次让我觉得 "30 岁立得住 ",未来 90 后会更担得起责任和使命。

抗疫精神让苏大强更强

经济强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在今年抗击疫情中,尤显得这个底色的重要性。

在疫情之初,社会曾一度停工停产,防疫产品成为 14 亿人民急需的战略物资,特别是武汉市。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不论是口罩、防护服等一般类防疫产品,还是核酸检测试剂盒、呼吸机等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江苏人都能自己大规模生产。

国家有需要,江苏制造企业迅速行动,生产了大批防疫物资,成为全国抗击疫情最强有力的后援保障力量。我们在武汉采访,马路上经常看到来自江苏的物资运输车,这些物资送进医院、社区一线,送进居民家中,守护了无数人安全。

得益于经济社会良好基础,江苏在防疫工作中也摸索出一套高效可行的经验 " 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 ",通过现代智慧技术、精细化社会治理经验,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江苏方法。

我曾经到太仓市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采访,在下辖娄东街道景瑞社区网格工作站亲眼见识了 " 大数据 + 网格化 + 铁脚板 " 的防疫实践,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防控高效精准,为居民搭建了一张切实可靠的安全网。

而在疫情逐渐稳定下来,江苏经济迅速复苏。第一节度,省会南京是首个万亿元城市中 GDP 增长为正值的城市,上半年 13 个地级市中有 11 地经济回归正增长。

据最新数据,江苏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 73808.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2.5%。对比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7%,江苏省高出 1.8 个百分点。

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其影响也会持续更久,江苏在防疫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并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积极探索。

在抗疫精神的指导下,江苏经济社会会发展得更好,苏大强也会更强。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熊平平 / 文 施向辉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