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1-24
碧水漫道好风光 黄埔区通过2020年碧道建设质量评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记者从黄埔区水务局获悉,广州市黄埔区率先完成 2019 年和 2020 年碧道建设评估工作。

根据《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 — 2025 年)》要求,至 2020 年底,黄埔区应完成 42.8 公里碧道建设任务。截至 2020 年底,黄埔区实际完成碧道建设 46.8 公里,全部通过市水务局、市水生态建设中心组织的现场评估。

以人为核心,以水系为载体,以营造 " 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 " 为目标,黄埔区碧道建设统筹考虑全区河涌水系、水库、雨洪调蓄湖等水生态系统,深度挖掘黄埔海丝、黄埔军校等历史人文记忆,结合产城融合、科创智谷等黄埔区创新特色元素,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 " 三脉一湾 " 黄埔区百里碧道规划体系。同时,确立了以补齐水安全短板、完善河湖防洪排涝体系,巩固水体治理成效、提升水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构建生态廊道为重点的多项碧道建设工作内容。

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既是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治水兴水重要论述精神的重大创新举措,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综合性工程,也是落实市政府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 " 推动落实省‘万里碧道’工程 " 要求的重要举措。

自开展碧道建设工作以来,面对任务重、时间紧、协调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黄埔区以 " 滚石上山唯有硬抗 " 的气魄,"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的韧劲,全力以赴、克难攻坚,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 2020 年碧道建设任务。

既是生态碧道,也是海绵碧道

为了积极凝聚水动能,黄埔区将碧道建设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紧密结合。

生物岛碧道建设便是与海绵城市、水生态、水文化、水循环的原理、理念相融合的一个耀眼的例子。在建设中不仅使用了 " 海绵 " 特性的铺装材料,同时结合岛内现状及地形和排水系统特点,修建多处雨水花园、下沉绿地,增添用草皮、卵石铺设的生态边沟等,便于雨水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 " 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 另一方面,将再生水厂和岛上另一端的水墨园进行有机联接,将原有环岛路市政中水管网进行微改造,打通污水处理厂至水墨园湿地的生态补水通道,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 与水共存 " 与 " 水岸体验 "

生物岛碧道建设将实用性和景观性巧妙结合,在确保堤防满足 200 年一遇防洪潮能力基础上,将临水防浪墙改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青石栏杆。

同时,对滨水道排水系统进行更新,全面提升了生物岛防洪潮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涨潮导致的管养保洁问题,进一步提升堤岸安全和防洪能力的同时丰富堤岸景观,提升游人感官体验。实现从 " 与水对抗 " 到 " 与水共存 ",从 " 水岸防护 " 到 " 水岸体验 "。

打造岭南水文化名片

黄埔区多举并措,构建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带动水系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

一是碧道建设,深度挖掘黄埔海上丝绸之路、扶胥古运河等历史人文记忆,黄埔军校等历史革命记忆,提炼产城融合、科创智谷、临港商务、生物制药等黄埔区创新文化特色元素,打造独具特色的 " 三脉一湾 " 碧道网络。

二是注重丰富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提升碧道城市家具、标识等设施的艺术设计,构建出充满活力、品质的碧道空间。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赵雪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