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1-06-22
贵州积极探索以工代赈新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以工代赈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 十三五 " 期间,贵州发展改革委共下达中央和省级以工代赈资金 14.75 亿元,支持全省 66 个贫困县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1208 个,发放劳务报酬 1.8 亿元,解决项目实施地约 2.6 万人就业,既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又提高了贫困群众收入,为助推贵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 十四五 " 时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防返贫底线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政策转轨期、工作过渡期和机制衔接期。为进一步发挥并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抢抓国家以工代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契机,积极争取国家将贵州列为首批试点省,并在 2020 年争取到 2400 万元中央预算资金支持雷山县、兴仁市和印江县,重点围绕 " 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劳务报酬发放 + 就业技能培训 + 资产折股量化分红 " 模式开展试点相关工作。

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试点县(市)在用好用足中央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其他各类资金,紧紧围绕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谋划项目,积极探索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和资产收益分红等赈济新方式,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严格发放劳务报酬,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了新路径、积累了新经验。目前,三个试点项目已全面完工,带动 404 名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 464 万元,占中央投资的比例达 19.3%。同时,组织近 600 人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 38 个,以工代赈资金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分红 58 万元,依托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力务工 5.66 万人次。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助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三个试点项目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统筹支持各类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优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生产便道、排水沟、产业路硬化等产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破解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共实施土地平整 17.5 公顷,路面硬化 14 公里,产业路硬化 5.5 公里,生产步道 20 公里,泵站 4 座,输水管网 98 公里,蓄水池 2000 立方米,进一步改善了产业基地的通达度,降低了农产品交通运输成本,大力推动了食用菌、林下菌、茶叶、天麻、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

▲雷山县群众参与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建设。

全方位发挥 " 赈 " 的作用

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三个试点项目还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 " 赈 " 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特别需要外,尽量放弃机械施工,大力吸收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严格劳务报酬发放。雷山县创新 " 劳务合作社 + 劳务报酬发放 " 示范模式,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组织动员加入村或组劳务合作社。试点项目共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三类重点人员就业 184 人,发放劳务报酬 223.2 万元,占中央资金投资比例的 27.3%。另外,试点项目还结合实际,采取岗前培训方式对务工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提升脱贫群众劳动技能。兴仁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以工代训,对参与务工的 150 名农村劳动力进行管网敷设、管道开挖、水泥砌筑等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印江县积极开展食用菌种植技能培训,仅 2020 年就开展培训 6 期、培训专业菇农 300 余人,有效提升了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依靠劳动增收致富的能力。雷山县采取 " 培训 + 上岗 " 方式对参与务工的农村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通过村级劳务合作社组织该片区 140 名贫困劳动力开展水泥工、挖掘机等工种技能培训。同时,试点项目设立了保洁员、养护员等公益性岗位,让群众参与到产业类项目运营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维护中,既保障以工代赈资金长期发挥效益,又促进了当地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印江县开发公益性岗位 8 个,人均可实现稳定年收入 9600 元;兴仁市设置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 25 个,人均年收入近万元;雷山县开发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公益性岗位 5 个,人均年收入 9600 元。

▲兴仁市群众在林下菌产业基地务工。

资产折股量化分红

全民共享发展红利

三个试点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按照 " 缺什么补什么 " 的原则,全产业链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推行 " 龙头企业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模式,将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形成的资产进行股权量化,入股到运营项目的企业或合作社,制定折股量化分红方案,确定折股方式、分红比例等,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印江县整合以工代赈试点资金和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入股后,带动 20 个村 1345 户 4980 人,实现户均分红 500 元 / 年;同时,带动周边村 540 户发展食用菌 800 余亩,户均增收 2 万元,每年带动当地劳动力务工 5 万人次以上,实现了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全民共享的效果。兴仁市将中央资金折资入股到兴仁市林下经济产业运营公司,实现年分红 31.02 万元,并设置 8:1:1 的分红比例,将 80% 用于设置就业岗位解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户稳定就业,10% 用于支持村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10% 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试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5.66 万人次。

▲当地群众在印江县食用菌产业基地务工。

贵州的三个试点项目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2020 年 10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西部 11 个省(市、区)赴印江县,开展全国以工代赈联合调研交流活动,大力推广贵州以工代赈工作经验。今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湖北十堰召开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贵州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围绕 " 如何谋划以工代赈试点项目 " 作经验交流。今年,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又持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1.801 亿元支持 29 个以工代赈试点项目建设。

来源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相关标签

贵州 基础设施 乡村振兴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