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9-26
让碧水畅流 广州天河区以奋斗牢筑清水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9 月的广州仍是骄阳似火。一大早,天河水务人兵分多路,开始了每半个月一次,为期两天的河涌水质监测。有的小组一天中要跑十多个监测点,他们用脚丈量天河之水况。在治水征途上,天河水务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在践行中探索,在探索中践行,创出了天河治水的经验模式。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

近年来,天河车陂涌的成功探索与治理荣登国家首批黑臭水体整治光荣榜,猎德涌、深涌中支涌等河涌的探索治理方法和经验得到省、国家部委及全国专业人士的认可。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近年来,广州市天河治水人以赤诚的为民情怀和求真务实、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治水精神,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中,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尝试、创新探索出一条 " 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 " 的有效路径。天河区 " 以流域为体系、网格为单元 "、" 定量分析、科学研判、精准施策 "、" 党建引领、河长领治 "、" 揭盖复涌 "、" 污涝共治 "、" 构建两套系统三张图 "、" 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 " 等系统治理、人水和谐的低碳生态治水方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促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构筑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天河治水人的逐梦之路

今年 3 月初,曾有市民报料:车陂涌上某大型建筑工地所在河段冒出黄泥水。早上九点多,天河区水务局主管领导就赶到了工地现场,了解情况,要求迅速整改;中午时分,相关人员与工地管理人员研究整改措施的效果;到了夜晚,派出观察员到现场监测水质情况。观察员对记者表示:" 我们是发现情况不过夜,确保清水筑梦。"

清水筑梦,也体现在智慧化规划治水蓝图。天河区有河涌 40 条,长度近 100 公里,为了系统治理,划分为 6 大流域;山塘水库、湖泊约 70 个。天河水务人的 " 清水梦 " 从建立完善的区、街、村居等河长制体系开始,覆盖全区河湖,共有区级河(湖)长 27 名,街级河(湖)长 41 名,村居级河(湖)长 112 名。

有了机制体制的保障,天河水务人从完善方案制度、统筹整治战役、夯实监督责任三个维度,将任务具体化、内容清单化、时间节点化、标准表格化、责任规范化。全面推行河长制,细化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办法、验收办法、巡查制度等。抓好污染源查控工作,挂图作战剿灭黑点。治理 " 散乱污 ",预防雨季河涌水体变坏、防范泥浆水偷排等问题。同时,截污纳管,推进治污工程建设,以期实现长制久安。

另一举措是锻造一支过硬的治水 " 铁军 ",引进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才。天河区水务局全局专业人才率达到了 90%,为治水工作打造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目前,天河水务人正大力抓好截污治理工程、综合施治提升河涌水质、实现建成区排水单元达标、高质量推动碧道建设等工作。未来可期,天河区河涌将更美: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管护水空间、提升水景观、弘扬水文化等更上一层楼。

车陂涌欧阳支涌环境优美。

车陂涌:定量分析、科学研判织就多维度立体治理网

车陂涌是天河区内最长的一条河涌,干流长度约 18 公里,支流众多,涉及的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天河治水人把 " 绣花 " 功夫用在深入开展源头治污工作。

针对地面的污染问题,通过对辖区内各镇街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了全面摸查,及时发现了 " 五违散乱污 " 的情况并落实整改。针对地面下的问题,通过对市政道路和排水单元周边配套的排水管网进行摸查,对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管网进行整改。不仅如此,对排水单元及市政道路上的所有雨污水检查井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摸底,针对出现的错接乱排问题及时整治。

科学治水、精准治水离不开数据支持。水质保障组作为天河治水工作的目标导向者。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水质检测数据现场溯源、综合分析并进行分类处理找出问题症结。发现问题只是起点,天河水务人充分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对照河长巡河、群众投诉、溯源结果等问题信息,分析研判水质变化的原因后,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类梳理,根据问题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并交给相关单位进行落实整改。

如今的车陂涌已实现全面消除黑臭,周边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极大改善。每当夜幕降临,流萤飞舞装点了市民的幸福生活。

深涌中支涌:珠村之美——碧水映蓝天,鲜花紧相随。

深涌中支涌:" 揭盖复涌 "、污涝共治

深涌流域位于天河区和黄埔区交界,总长度 22 公里。中支涌位于深涌流域中部,全长约 1.96 公里,是深涌流域的 " 主动脉 "。

中支涌珠村段曾有约 400 米被覆盖成暗渠,经过统计,河涌沿岸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约 120 余栋。形成暗渠的河涌无法进行日常管养、清疏,此外,暗渠两侧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导致暗渠排污情况纷繁复杂,容易发酵、淤泥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恶臭,严重阻碍着中支涌乃至整个深涌流域的治理。 因此,中支涌珠村段的治理第一步就是揭盖复涌。

而后,天河水务人通过河道截污、景观创建等方式,坚持 " 六个结合 "" 五个同步 " 系统谋划,探索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治理和排水单位达标创建的经验。

暗渠重见天日、" 黑水 " 变 " 清水 "、马路宽阔畅通,往日杂乱无章的城中村已成为骑楼林立的岭南风情 " 乞巧水街 "。消失二十多年的龙舟又重现珠村水域。中支涌珠村段揭盖复涌后,水清人欢,人居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猎德涌边高楼林立鱼翔浅底。

猎德涌:" 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 "

" 为什么猎德涌里的水这么少啊?都能看到河泥了。" 正在河涌边碧道拍照的市民张姨说。其实这正是天河水务人改变治水思路,以降水位、少清淤、不调水的方式,运用在猎德涌的治理上。

猎德涌治水效果显著:一是猎德涌降水位运行前,合流口和污水溢流口 " 隐身 " 于水位以下。降低水位后,能暴露排口,有效杜绝了溢流问题的发生。二是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水动力与光照作用的催化下,河内污染物会进行氧化降解,底泥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钝化、缓慢释放,最后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促进水生植物生长,从而逐步构建完整的生态链和丰富的生物群落。三是同步降低管道运行水位,腾出管道空间,实现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的目标。四是预腾空涌容,利用渠箱作调蓄空间,营造海绵体系。

天河区水务局负责人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降水位后就不用调水补给了,这就大大降低了治水的成本 "。如此改变思路,践行低碳治理和生态治理的理念,现在的猎德涌里鱼游浅底,白鹭成群,市民漫步碧道,在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边上绘出一幅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梁胤馨 通讯员 史禾轩 赵中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