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9-26
深晚专访 | 文博人物会客厅 深晚记者专访文博会上“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9 月 27 日是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 " 文博会 ")公众开放日第三天,不少观众进馆后看到眼前琳琅满目的景象,纷纷表示 " 大饱眼福 "。事实上,文博会上不乏大代表团、大企业带来的大项目,这里也有属于年轻人的梦想和故事。深晚记者在展会上专访了三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年轻人,倾听他们的文博会故事。

小作为 大责任

用 IP 打造系列文创挖掘内涵

文博会已经过去四天,9 号馆江苏展区的沙天鹏和他的伙伴们这几天一直忙个不停,只要有人走近,他们就赶紧上前介绍。这次他们带来的是原创 IP" 盐小勺 " 系列文创产品,这是一只 Q 版造型的勺嘴鹬,一身洁白,头上的两根黑毛,搭配长又扁的嘴喙,像一把小勺子,显得非常呆萌。由于造型、配色设计简洁、质感突出,这系列的文创产品在展会上受到不少采购商和普通观众的欢迎。

▲ " 盐小勺 " 系列 IP

沙天鹏是 " 盐小勺 " 原创 IP 系列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今年 25 岁的他研发这一系列文创产品已有 5 年之久。沙天鹏介绍,这一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的濒危候鸟勺嘴鹬,把勺嘴鹬酷似 " 勺子 " 的独特嘴喙作为设计元素,将 " 自然 "" 艺术 " 等寓意融入其中。依托这一形象,设计出了一系列 " 盐小勺 " 的文化衍生品,以此来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让世界遗产 " 活起来 ",打造出系列文创产品是有效途径之一。沙天鹏表示," 盐小勺 " 是最受欢迎、最具代表的文创 IP。" 由于目前全球可繁殖的勺嘴鹬大概只有 210 对到 228 对,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因此沙天鹏认为,这类文创产品的推广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更重大的现实意义。

" 这是文创人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沙天鹏告诉记者,如果能把这一系列文创产品做好,除了对个人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引起公众对世界自然遗产和濒危候鸟的关注和保护。除了 " 盐小勺 ",沙天鹏表示,未来还将推出更多系列湿地文创 IP 及文化衍生品,并根据不同年龄受众做进一步开发设计。用创意展现自然生态,用设计点亮生活,凸显地方人文,感受自然的气息,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将生态保护融入现代生活。

▲ " 盐小勺 " 系列 IP 设计者之一沙天鹏

耐住寂寞 守住初心

"90 后 " 手艺人用心做好紫砂壶

在文博会山西展区,有一位戴着眼镜的山西小伙坐在桌前,用木搭子一遍又一遍地捶打着熟泥料,不紧不慢。眼前这位斯文的小伙子名叫张强,今年 23 岁,毕业于晋中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张强称,成为一名紫砂壶手艺人是兴趣与机遇巧妙的碰撞。

小时候的张强热衷于做手工活,经常一做手工就沉迷其中,忘了时间的流逝。大学时期他所学专业也跟手工制作密切相关。2020 年,恰逢山西省乡宁县为加强紫砂陶小镇建设,大力推广紫砂文化,大学毕业的张强便借由这股 " 推广风 ",踏上传承紫砂文化之路,成为一名紫砂壶手艺人。

▲ "90 后 " 手艺人和他的紫砂壶作品

张强介绍,要完成紫砂壶制作,一是要靠手艺人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一件紫砂壶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后挖足、开面,最后加柄、嘴、盖等,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手艺人的细心、耐心和巧手。

慢工出细活,很多手工制品都需要有异于常人的耐心,制作紫砂壶也不例外。以前的学徒跟着老师傅学习,都要从学习拍打泥片开始,拍打泥片要讲究门道,要求拍打出来的泥片薄厚相同,厚度像一片 3 毫米左右的纸,有些学徒一拍就拍了 3 年左右。" 做手工紫砂壶,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张强说,这个过程需要有耐心、反复地训练。因此,张强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毫不留情地把自己制作的瑕疵作品敲掉重新做。

▲ "90 后 " 手艺人在现场制作紫砂壶

在文博会展出的紫砂壶作品中,张强的仿古壶便是他的得意之作。仿古壶外形看似朴素、简单,制作技艺却一点都不简单。仿古壶也叫 " 仿鼓壶 ",是十大经典紫砂壶型之一,其形状最初来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外形挺括饱满,线条简约流畅,给人呈现大气之感。" 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 张强表示,仿古壶素面朝天,不施任何装饰,不容任何瑕疵,能呈现出紫砂的天然本色。就像做这门手艺,需要摒弃浮燥的内心,耐住寂寞,守住初心,才能做好紫砂壶。

▲ "90 后 " 手艺人在现场制作紫砂壶

接棒非遗 做出创新

潮汕姐弟俩推动优秀文化可持续传承

在潮汕平原,祠堂、庙宇屋脊上多装饰着嵌瓷,亮晶晶、五彩斑斓。据悉,嵌瓷是瓷片装饰的图案、雕塑,俗称 " 贴饶 " 或 " 革饶 ",是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之一。文博会汕头展区便展示了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的嵌瓷工艺品。其中,有的嵌瓷工艺品便出自 "90 后 " 许令余和她父亲许少雄之手。

小时候,许令余的玩具跟其他同龄人不同,她接触的玩具就是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瓷片。一开始,许令余会在父亲嵌瓷的时候,帮着打打下手,递递工具,跑跑腿。再后来,她也逐渐爱上了嵌瓷,并萌生了嵌瓷创新的想法。

于是,她尝试将十二生肖用卡通形象的方式呈现,并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我们的作品相较于父辈,在传统图样上进行了一个创新,呈现风格更接近现代化,脱离潮汕传统的花卉、龙凤印象,使得元素更加多元,更适合现代普通年轻人受众的审美。" 许令余说,加上创新的卡通元素,使得传统的工艺品令大众更加喜闻乐见。

与多数非遗项目一样,嵌瓷这项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并未在历史演变中流失,但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有些嵌瓷老艺人坚守家传,寄望于子承父业。弟弟许炜尧便主动挑起这项技艺的传承大任,今年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的他,从小生活在嵌瓷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每当有空闲时间,也会帮父亲打下手,因此,小小年纪的他便学会了嵌瓷。现在的许炜尧也把嵌瓷当成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一种责任担当的使命。许氏姐弟俩同心戮力,借着文博会的大平台,推动优秀文化可持续传承。

▲许令余的卡通嵌瓷作品

▲许令余的卡通嵌瓷作品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图 / 张焱焱

相关标签

文创 山西 大学 艺术 90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