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1-11-27
定坐标定目标!江苏8市书记市长畅谈发展谋新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发出了坚决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奋力谱写 " 强富美高 "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动员令,激荡起奋斗新征程的时代强音。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本次省党代会期间,江苏 8 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在接受现代快报专访时,畅谈未来新五年,将紧紧围绕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一步步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 " 强富美高 " 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

扛起更多无锡责任,增添更多无锡华彩

报告中对苏南提出了 " 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 的目标定位,作为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一员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无锡如何落实?省党代表、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无锡下一步将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在全省切实履行三大光荣使命中扛起更多无锡责任,在奋力谱写 " 强富美高 " 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增添更多无锡华彩。

无锡将致力于在六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致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发展壮大物联网、集成电路等 10 条优势产业链,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二是致力打造现代气派新都市,在率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苏锡常一体化进程,加快锡澄锡宜一体化步伐,以 " 科产城人融合 " 现代化国际化理念推进蠡湖未来城等区域建设。

三是致力打造现代生态新环境,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深化大运河梁溪河 " 两河 " 等河道整治提升,建设全国最干净城市。

四是致力打造现代生活新家园,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积极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推出更多 " 微幸福 " 民生工程。

五是致力打造现代文明新典范,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响 " 太湖明珠 · 江南盛地 " 文化名城品牌。

六是致力打造现代治理新样板,在率先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上先行示范。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促进高效治理,成为 " 中国之治 " 的 " 无锡样板 "。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

着力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省党代表、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说:" 我们将全面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着力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陈金虎表示,常州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着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建设 " 两湖 " 创新区、中以常州创新园、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在智能装备、动力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 " 两张网 " 领域,打造行业级平台。

二是着力壮大高水平创新主体。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实施上市后备企业 " 双百行动计划 ",发挥 200 多家隐形冠军的产业优势,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和上市科技企业,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企业由现在的 2497 家增加到 8000 家,上市企业突破 150 家等。

三是着力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比如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配置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院等资源,全力营造与上海、杭州、深圳 " 无差别 " 的宜居宜业环境。大力推进 " 青春留常 " 计划,建设人才公寓 10 万套、创客空间 100 万平方米,实施青年人才 " 生活居住双资助 " 政策,人才公寓 3 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 3 个月免租等。对创新创业项目,将实打实掏出真金白银,最高给予 1 亿元的重奖,让常州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四是着力营造高效能创新生态。比如设立 400 亿元科创资金,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形成 2000 亿元创新投入等。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

认清形势激情奔跑,体现镇江担当

" 党代会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央的要求与江苏的实践做到了有机的结合,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是一个符合实际的、客观的、催人奋进的报告。" 省党代表、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说,下一步,将结合镇江实际,实现新的提升,努力创造 " 镇江经验 ",努力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马明龙表示,这次党代会报告,分析过去成绩实事求是,提出下一步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目标非常明确,也非常鼓舞人心。他说,镇江身处苏南地区,现在面临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报告中也提出,加快宁镇扬一体化进程。" 尽管镇江经济总量不大,但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比较好,在踏上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镇江应该认清形势,激情奔跑,体现镇江担当,实现镇江作为。"

马明龙说,下一步,镇江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党代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镇江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在工作当中,我们强调三个‘融会贯通’。" 马明龙表示,第一,把坚决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与让 " 镇江很有前途 " 跑进现实融会贯通起来;第二,把实现全省 " 六大显著提升 " 与实现现代化新镇江 " 六大愿景 " 融会贯通起来;第三,把实现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镇江市党代会上提出的打好 " 五大关键战 " 融会贯通起来。" 通过这三个融会贯通的实践,按照中央部署,结合镇江实际,来实现新的提升,努力创造镇江经验,努力比学赶超、争先创优。"

南通市委书记王晖:

加快建设 " 一枢纽五城市 ",在江苏发展大局中展现南通担当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南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省党代表、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表示,南通将聚焦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的光荣使命,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快建设 " 一枢纽五城市 "。

" 一枢纽 ",就是建设畅联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突出交通先导,全力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过江通道等战略工程,加快构建公铁空、江海河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南通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五城市 ",具体来说,一是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突出创新驱动,构建 " 如鱼得水、如鸟归林 " 的一流创新生态,着力建设沿江科创带,打造具有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奋力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前 20 强。

二是建设深层次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杆城市,突出跨江融合,加快建设江苏新 " 苏南 "、上海 " 北大门 "。

三是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突出向海发展,统筹推进优江拓海、江海联动和港产城融合发展。

四是建设彰显生态之美的低碳花园城市,突出绿色发展,将沿江生态保护修复由点向线延伸、由江向海拓展,加快建设 447 公里贯通江海的生态景观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能效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等保持全省前列,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是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着力实现幼有善养、老有颐养、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困有众扶、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不断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市民自豪感。

宿迁市委书记王昊:

奋力建设 " 四化 " 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

" 我认为党代会报告核心就是回答江苏的现代化之路怎么走,描绘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省党代表、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说,宏伟蓝图需要全省干部、群众共同去努力实现。对于宿迁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建好 " 四化 " 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走好 " 四化 " 同步之路。

从江苏全省来看,各地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现代化之路应当具有差异性。" 也就是说,江苏的现代化建设,既要有苏州等先发地区之路,也应有宿迁之路,这样才更加丰富多彩。" 王昊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1 年 9 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宿迁 " 四化 " 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等 8 大类 20 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王昊表示,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宿迁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面临的最大机遇。" 我们为此研究制定了‘ 179 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体系,抓好七项系统集成,实施九大改革举措。"

在谋划过程中宿迁做了深入研究,在四个方面均有不同侧重点,分别为着力发挥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作用,这样才能共同促进现代化建设更加顺畅,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王昊说,我们将结合宿迁实际、积极探索创造,奋力建设 " 四化 " 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为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 " 四化 " 同步发展经验做法,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

" 听完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省党代表,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表示,未来五年,徐州将坚决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把 "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 " 作为战略目标,推动徐州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王剑锋说,报告结合徐州发展实际,提出 " 更高水平推进‘ 1+3 ’重点功能区建设 "" 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 推进徐州国际陆港与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联动发展 ",进一步明确了徐州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回望过去五年,王剑锋表示," 强富美高 " 新徐州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 27 位,125 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实现了老工业基地向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的凤凰涅槃;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华丽转身;实现了 " 一城煤灰半城土 " 向 " 一城青山半城湖 " 的蜕变重生。作为江苏北大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今后五年如何发力?王剑锋说,下一步,徐州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把 " 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 " 作为战略目标,推动徐州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具体来说,在建设产业强市上,徐州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打造 "6+4" 先进制造业和 "6+3" 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 " 十四五 " 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均超万亿。

在打造区域中心方面,徐州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今后五年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淮海经济区的互联互通,提高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

此外,未来五年要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加大产业发展,提高百姓的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各项保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让徐州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连云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士光:

抓住用好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建设现代化新港城

报告明确指出,要全力推进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陆海统筹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省党代表,连云港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士光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连云港来说,这些既是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也是必须承担的职责使命。" 我们要抓住用好多重叠加的国家战略机遇,坚决扛起三大光荣使命,努力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推动连云港在新时代的后发先至。"

马士光指出,连云港重点落实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聚力打造 " 一带一路 " 强支点。连云港将持续推进 " 一带一路 " 强支点建设,高质量打造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大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书写好新时代的 " 西游记 "。

二是聚力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新医药、新材料等 10 条优势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国家产业分工、江苏制造强省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三是聚力打造美丽宜居海滨城市。连云港市最大的特色和最大的潜力是海洋,下一步将对标国际国内知名海滨城市,全方位开启面朝大海、融入大海、拥抱大海的新征程,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和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着力打造美丽江苏的现实样板。

四是聚力打造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高质量高水平办好民生社会事业,通过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从严从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等举措,打造幸福港城响亮品牌,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万闻华:

为加快实现 " 苏中崛起 " 贡献更多 " 泰州力量 "

省党代表,泰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万闻华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泰州将一手抓顶层设计、长远谋划,一手抓率先突破、示范带动,加快实现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 " 苏中崛起 ",努力为全省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万闻华表示,泰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坚持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之路。围绕现代农业提效、先进制造业提质、现代服务业提档等方面做优产业体系。精心规划建设科技新城,做实项目支撑。

二要坚持走造福人民、共建共享之路。泰州要擦亮教育品牌,着力打造更为公平、更高质量的 " 教育之乡 " 新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完善民生机制,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群众满意度提升。

三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多措并举减碳,将 " 双碳 " 倒逼压力变为加速转型动力。持续发力降污,扎实推进美丽泰州建设,让泰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要突出重点增靓,打造具有泰州特色的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

四要坚持走内涵增长、品质提升之路。深化文明创建,让泰州文明气质可观可感、有根有魂;彰显人文底蕴,系统勾画 " 祥泰之州 " 的 " 人文坐标 ";促进文旅融合,进一步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释放文旅产业新活力。

五要坚持走多元增收、共同富裕之路。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优化增收措施,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加强保障救助,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六要坚持走精细治理、本质安全之路。主要举措包括:巩固基层治理,努力把服务和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强化安全治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改善城市治理,形成 " 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 " 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现代快报 + 记者 金振华 李梦雅 曹德伟 陈莹 杨亦文 张晓培 王晓宇 尹有文 徐苏宁 李娜 赵丹丹 张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