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1-30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兴基建为振兴加把力 捐图书让孩子伴书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省民宗委捐赠的图书品类多样,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简称 " 三都县 "),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南州东南部,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滇黔桂石漠化治理片区县、全省 14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国六成以上的水族人口居住在此。2015 年起,三都县得到来自国家宗教局的定点帮扶,2018 年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后,中央统战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广泛凝聚力量,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帮扶三都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2020 年 3 月,三都县提前一年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发生率从 2014 年的 35.52% 下降至 1.53%。

贫困已脱,振兴在即,为了帮扶三都县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简称 " 省民宗委 ")通过广东省扶贫基金会累计捐资约 70 万元,助力三都县中和镇红星村善宏大寨于今年 7 月完工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并向三都县打鱼民族学校捐书捐物,帮扶乡村教育的振兴发展。

黄桃产业盘活贫困村

作为三都县脱贫攻坚的典型,红星村极具代表性。如今的红星村,桃林遍地,特别是春夏之交,那绵延数十里的粉红花海美不胜收,蜂飞蝶舞、游人如织。然而 6 年前,红星村还是一个荒坡遍地的贫困村落,贫困发生率高达 54%,766 户 3555 人中,有 400 户 1930 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 14 个村民小组,未通路、未通水、未通讯的就有 5 个,电路信号等也非常薄弱,更别提什么产业。" 村民们大多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还四处奔波务工补贴家用,冬天广东砍甘蔗、夏天浙江割草席、秋天青海摘枸杞,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是村里最常见的风景。" 红星村村委主任潘利建说。

红星村位于三都县中和镇南部,由原板闷、善宏和古城三村合并而成,村内主要种植水稻、黄桃、辣椒等作物,养殖以福猪、山羊、稻田鱼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水族聚居村,水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9%。红星村华丽转身的契机从一位当地人开始,他就是感动三都人物、全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的潘必巧。2014 年,潘必巧勇挑红星村党支部书记重担,他携妻扶贫、任劳任怨,带领村民将十里荒地变桃林,使得红星村黄桃种植面积从 110 亩发展到 3300 亩。从 2016 年开始,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开始定点帮扶红星村,先后选派了两任第一书记驻村。2019 年,第一书记樊敏驻村帮扶,中央统战部协调企业投资 69 万元在古城桃园建设 " 多多农园三都黄桃示范园 ",帮助红星村走上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培训创新、线下创新和合作创新的 " 多多农园 " 精准扶贫模式,促进了红星村黄桃产业的发展。

2017 年初,红星村成立了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先发动党员和群众代表先行先试,然后带领群众在古城荒坡通过采用 " 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 " 的发展模式,将一亩亩荒地变成了 " 聚宝盆 "。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有 200 余户群众参加黄桃种植。目前,红星村黄桃种植面积已达 3300 多亩,同时在部分桃林下套种板蓝根、辣椒等矮杆作物,积极探索 " 一地多用 " 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并让一片片桃花林成为旅游的活招牌,提升黄桃产业的附加值,最大幅度提升群众收入。

■红星村一角。

捐图书丰富课余生活

黄桃产业发展,不仅为村民和贫困户带来果实丰收的收入,还有土地流转的长期收益、家门口的务工便利等,更从根本上改变了红星村破败落后的面貌,在收获青山的同时,使它摇身一变,成为集果园种植、赏花、采摘、游玩、农产品采购等功能性为一体的新兴乡村旅游点。产业基础有了,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跟上。

2021 年,省民宗委捐赠 50 万元,用于帮助红星村善宏大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围着大寨里的一个景点水塘边,新建了步道、堡坎、文化廊等,还有绿化、护栏、隔花苔、铺青石板等美化工程,还在塘边新建了 50 个钓鱼台,为村子里开展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游玩项目。" 潘利建说,到今年 7 月,这些基础建设都已经全面完工验收,目前也已经投入使用。" 村民们都很高兴,因为村子的环境一天天更好了,大家生活也都更加便利,不仅仅是吸引更多游人来村里,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为我们善宏大寨、红星村的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潘利建说。

■省民宗委捐赠的 7800 余册图书丰富了乡村小学的图书馆。

兴修基建助力乡村游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省民宗委对于三都县的乡村教育也一直十分关注。打鱼民族学校位于三都县都江镇,属于典型边远民族聚居山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九五成以上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以水族、苗族居多,学生的家庭条件也普遍贫困,且大多都是留守儿童。2017 年,打鱼民族学校撤并了初中部,仅剩下小学部,实行住校制。

自 2019 年,罗胜军就开始担任三都县打鱼民族学校的校长。三年来,罗胜军眼见着打鱼民族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从硬件到软件,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打鱼民族学校获得了突破性的提升,硬件方面,去年新建了学生宿舍,是公寓式的,每间房都有卫生间、淋浴室,学生们的住宿条件好了很多 ……" 罗校长说,软件层面,也得到来自东西部协作、广州黄埔区等的帮扶,教学质量获得质的提升,目前在三都县里的排名都提高了不少。

然而,让罗校长挂心的,还有孩子们的课余生活。"500 多个学生里,留守儿童就有 400 多个,他们从周一到周五都是住校,每天放学后除了做做运动,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 罗校长说,学校也有小型图书馆,但藏书比较少,内容单一,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兴趣不大。2021 年 4 月,省民宗委捐款 20 万元,为打鱼民族学校购买了 7872 册崭新的图书、一台电脑、一套图书管理系统、编目 1.2 万册图书上架、20 个贴纸书架、2 个扫描枪、教师办公桌椅 30 套等,大大改善了图书馆和教师办公条件。不仅藏书丰富了,管理也更加完善,图书馆成了孩子们的课余消遣好去处,既能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新买的 7000 多册图书里,文学、科技、军事、哲学等都有,都是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新式读物,现在老师也会不时组织孩子们到图书馆开展看书活动,这也有利于‘双减’的顺利推行,落实素质教育。" 罗校长说。

/ 采写:新快报记者 严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