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1-30
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在被子植物早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11 月 30 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来自兰州大学刘建全团队的文章,填补了核心被子植物最后一个主要分枝——金粟兰目的基因组信息,并对被子植物的早期演化历程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证据。刘建全团队一直致力于解析关键类群的演化历程,探究不同物种间分化适应的遗传机制,本研究是课题组前期对芡实和金鱼藻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团队青年研究员杨勇志为文章的通讯作者,兰州大学马健翔、王丹丹和四川大学孙朋川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分布范围最广、多样化最高、适应性最强的陆生植物类群,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生物类群的演化进程。然而,由于被子植物在早期经历了快速的辐射进化,其内部演化关系却迟迟未被解决,这一问题也被称为达尔文的 " 恼人之谜 "。经过前人长时期的努力,目前被子植物被划分为:无油樟目、睡莲目、木兰藤目和核心被子植物。无油樟目、睡莲目、木兰藤目共同被称为 ANA grade,是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稳定,而核心被子植物包含了约 99.95% 的被子植物,又可被划分为 5 大类群:双子叶、单子叶、木兰类、金鱼藻目和金粟兰目,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各类群代表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相继完成,其各自的进化历程均有了坚实而可靠的证据。刘建全团队在 2020 年首次报道了金鱼藻和芡实的基因组,证明了核心被子植物内部存在广泛的不完全谱系分选和杂交事件是导致树形冲突的主要原因。但是金粟兰目一直未有基因组报道,其演化历程以及整个核心被子植物的演化过程还有待深入分析。

本研究报道了高质量的四川金粟兰基因组,填补了核心被子植物金粟兰目的基因组信息,并通过多种分析策略和方法,深入揭示了核心被子植物间的复杂演化历程。该成果对于早期被子植物的起源、辐射进化以及适应性演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木兰 马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