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5-24
从拓荒起步,兰州新区十年实现四大转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GDP 从开发之初不足 5 亿元到 2022 年 300 亿元,增长近 60 倍,近五年兰州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实现了城市从拓荒起步到新城崛起、改革从学习跟跑到赶超领跑、发展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到产业兴起带动、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四大转变

2012 年 8 月,甘肃省兰州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从此,这一片干旱少雨、贫瘠的秦王川大地迎来了历史性转机。

十年破茧蝶变。如今,核心区 200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实现了城市从拓荒起步到新城崛起、改革从学习跟跑到赶超领跑、发展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到产业兴起带动、生态从黄土荒丘到花海绿洲四大转变。

GDP 从开发之初不足 5 亿元到 2022 年 300 亿元,增长近 60 倍,近五年兰州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荣获 " 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 "" 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 "" 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 等 20 多项荣誉。

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构建了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适应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

一是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在机构设置上实行 " 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 ",调整压减管理层级、优化组织结构,构建了新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镇(社区)三级管理服务架构。2017 年改革后,机关部门及事业单位内设科级机构压缩了 51.2%,干部精简 50.8%," 大部制 " 格局初步构建,机构设置更加优化高效,管理体制更加顺畅。

二是释放人才最大效益。实行 " 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工资 ",打通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之间干部人才交流渠道,推动干部梯次良性发展。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扶持、人才选拔管理等系列政策,近五年引培各类人才超 10 万人,人才 " 虹吸效应 " 充分释放。

三是国企改革持续发力。2017 年将分散管理的 61 家监管及控股参股企业整合为 8 个集团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常态化监管,2021 年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分别是 2016 年的 3.5 倍、106 倍、8 倍。抢抓机场三期建设和新能源新材料发展机遇,2022 年新筹建临空产业投资和能源科技公司,形成了以十大国有企业为支撑的国资国企新局面,有力发挥了国企在产业发展、城市运转、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

四是绿色金融示范带动。探索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率先开展 " 绿色保险 "" 环境信息披露 " 等试点,打造 " 绿金通 " 综合服务平台,设立绿色基金,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增长达 74%,有力支持了新区绿色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兰州新区栖霞湖全景(2021 年 8 月 20 日摄) 兰州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供图)

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西部投资兴业新高地

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策,不断在强化法治引领、提升办事效能等方面创新突破。

一是优化行政审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行 " 清单制 + 容缺受理 + 告知承诺 "、政务服务 365 天不打烊。开展区域评估改革工作,变 " 单个项目评 " 为 " 区域整体评 ",审批时限压缩 80%,前期手续成本节省 30% 以上。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和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目标的 1/4、1/8,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在国家 18 个试点中位列第三,市场主体年均增速 30% 以上。

二是突出要素优势。推出普惠制产业扶持奖励政策,各类税费奖励 " 不来即享 ",推行 " 标准地 " 出让,实行弹性年期供应、先租后让等多元灵活供地模式,企业生产经营要素成本下降达 20% 以上,投资创业生态全面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三是强化法治引领。集中开展招商服商、土地违法、中介市场、工程建设等 " 九大整治 ",快审、快结、快执各类涉企民商事案件和审查甄别涉案资产,大批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源上得到有效解决。严厉打击宗族势力、黑恶势力、非法利益团伙等,投资发展环境更加健康有序规范。

以现代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坚定不移走集群化、低碳化、高端化发展之路。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深挖资源要素禀赋,大力实施 "335+X" 产业倍增行动,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等十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50%、40% 以上,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产业集群。特别是 150 平方公里绿色化工园区,仅 3 年时间就引进 " 专精特新 " 化工产业项目 160 多个,千亿级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出台科技揭榜挂帅、扶持奖励等系列政策措施,建成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 38.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0% 以上,在清洁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度融入 " 一带一路 " 建设,快速搭建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设立冰鲜水产品、粮食、肉类等六大指定监管场地和网购保税、跨境直邮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电解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挂牌运营。综合保税区近四年贸易额年均增长 181%,铁路陆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 60% 以上,航空口岸国际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 69.7%,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效应逐步凸显。

以生态治理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树牢 "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修复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优、环境美、城市亮、产业兴的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兰州新区国土绿化行动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区规划等一批规划成果,构建了 " 北育生态、中兴产业、南接主城 " 的总体开发保护格局。特别是率先编制并获批的《兰州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立足全域 8 镇 2850 平方公里范围内,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为构建陇中生态安全屏障、重振兰州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全域生态修复。采取土地整理、土壤改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手段,将原本不利于蓄水保墒、绿化种植的低质土地修复为适合苗木成活、能自然存水的土地,大力实施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空闲地复绿等工程,累计实施生态修复 15 万亩、造林绿化 20 万亩、撂荒地整治 18 万亩,城市绿地率超过 35%,防风林带、生态水系、绿廊花海、湿地公园等多位一体的生态体系全面构建。

三是谋划建设 " 陇中生态平原 "。抢抓 " 一带一路 " 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机遇,系统开展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区规划研究,率先提出在 1.2 万平方公里范围打造 " 陇中生态平原 " 重大工程,将区域未利用地整治为高标准生态、农业、建设用地,整体性系统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承载千万人口、万亿级 GDP 新增长极。

中共甘肃省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 杨建忠 / 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兰州 基础设施 事业单位 经济增速 国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