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7-05
广州快步迈向新目标:成为无障碍标杆城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目前已着手编制首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6 月 23 日,广州召开无障碍出行专车服务座谈会。会上,20 多名残障人士争相表达特殊群体对无障碍出行的急迫需求(详见《新快报》2022 年 6 月 24 日 08 版的报道《广州百辆无障碍出行专用车下月上路》)。事实上,广州的户籍持证残障人士数量超过 17 万人。此外,全市常住人口中,0 岁至 14 岁儿童有 259 万人,60 岁及以上老人有 213 万人,他们都常常遇到出行不便的时候。

那么,广州的无障碍环境如何?上述市民群体是否可以在城市中自由安全地出行?

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广州多个路段,倾听市民声音,了解政协委员建议,邀请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分别简称市规自局、市规划院)相关人士释疑,共同探讨广州无障碍环境的现状,以及该如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已着手编制首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步伐迈向新目标——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无障碍标杆城市。

■策划: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文图: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穗规资宣 王泽夏

■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亲水公园的盲道设置在道路中间,宽为 60 厘米。

走访

部分路段 设有盲道、红绿灯提示音

早在 2010 年,广州以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为契机,完成东风路、环市路、中山路、小北路、黄石东路、中山大道、白云大道等 41 条城市主干道无障碍设施升级改造,共新建和改造盲道 1129.34 公里、坡道 11827 个,以及 1000 套盲人过街音响信号装置。而在过去两年,市规划院推动广州 122 条主要道路实现无障碍品质提升、103 项无障碍设施整治和存量空间改造。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城周边、天河区黄埔大道路段的盲道,发现除个别老化或因道路维修而有所受损或中断外,基本上能实现步行畅通。记者发现在设置盲道的区域,盲道宽度多为 30 厘米(一块砖)。而当来到海珠区阅江中路亲水公园,会发现这里的盲道宽为两块砖,且设置在道路中间,更便于视障人士通行。

红绿灯提示音也是一种无障碍设施。它通过不同频率的响声,帮助视障人士判断能否安全通行。红绿灯提示音伴随指示灯进行转变,当提示音间隔较长时,红灯亮起,行人等候;当提示音间隔较短时,绿灯亮起,行人通行。

在天河区科韵路与阅江中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的市民王先生说,孩子问起红绿灯为何会有声音,他回答说这是为了帮助视力不便的人更安全地通过马路。不过王先生提到,这里有很多个提示音,音量都较大,不容易区分清楚。

在南沙区,市民陈女士和朋友一起从地铁金洲站步行到万达广场,这里的十字路口也有红绿灯提示音。她们说,伴随提示音的响起," 小人儿 " 跑了起来,特别有趣,她们觉得声音配合画面,对老幼市民比较友好,自己也会跟着提示抓紧过马路。

疑问

城市为谁无障碍?设施维护怎持续?

近年来,广州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有市民发问,无障碍设施连续性问题如何解决,设施维护如何能够长远?城市为谁无障碍?

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市民小刘说,有些盲道紧挨着墙边,还有些 " 走着走着就断了 "。还有市民反映设施不太好用,比如很多盲道被共享单车占用,很多无障碍通道被杂物堵住,还有一些 " 无障碍坡道 " 如滑梯般险陡。有家住地铁大沙东站附近的市民说,从自己家走去地铁站要经过一处比较陡的斜坡,斜坡旁有台阶,他说自己可以走台阶,但如果需要坐轮椅的人士走这段路就不方便了。

关于无障碍设施,新快报此前进行过多次详细的报道(详见《新快报》2020 年 4 月 16 日 06 版至 10 版专题报道,以及 2020 年 9 月 16 日 03 版报道《不让盲道成摆设 南沙检察院率先开展盲道公益诉讼行动》),均提到目前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一些问题。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子殷同样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经过调研,他发现从整体上看,无障碍环境设施不太友好的地方主要表现为覆盖的公共场所不够齐全、被占用或堵塞的情况较多、维护较差、损坏情况较多、设施种类不齐全也不够丰富。此外还有部分偏远地区缺乏无障碍建设、生活小区缺乏无障碍建设、设施标记不清晰且不易寻找。

郑子殷建议,在这方面要注重维护、聆听、设计,如及时进行跟进、修正、改善,征求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意见,同时,让设计更科学、更人性化。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调研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情况。

蓝图

无障碍规划提出 " 三全四零 " 新理念

一个全龄友好的无障碍标杆城市,应该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所有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安全、便捷出行方式的城市。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州以建设无障碍标杆城市为目标,探索 " 全民参与、共同缔造 " 的全龄友好无障碍环境新模式。2022 年编制的《广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是广州第一个全市层面的无障碍规划。《规划》提出 " 三全四零 " 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全龄全部障碍者全程主动出行为目标,达成 " 街区零高差、社区零距离、场地零障碍、信息零门槛 " 的建设愿景。

市规自局、规划院方面表示,广州是全国首批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 区 ) 创建城市,有一定的历史成绩,未来更需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步伐,坚持 " 人民城市人民建 " 的指导思想,早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无障碍标杆城市。

■在广州市黄埔区怡德苑小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加装电梯情况。

回应

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局部尚需完善

对于市民的疑问,市规自局、市规划院近日详细地进行了解答,主题是:城市应为社会所有成员无障碍。

今年初,市规自局通过公开招标,选取了市规划院开展《城市公共服务空间无障碍提升设计方案》编制,方案将结合国际先进标准、地方特色和广州经验,对城市重点公共服务空间做出无障碍专项提升设计,并制定审批管控流程和后期监督保障机制。

近期,广州还就各区公共服务空间无障碍现状展开调研,调研类型涵盖政府对外办事窗口、银行、文体设施、交通站点、医院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重点公共建筑,如越秀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南站候车大厅等,调研发现,广州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近几年取得一定成效,但局部建设尚需进行提升完善。

在持证残疾人集聚的社区、街道,如荔湾区金花街、海珠区江海街;老年人集聚街道,如海珠区南石头街、越秀区梅花村街;儿童集聚街道,如越秀区黄花岗街等地区,无障碍设施尚未完全覆盖,仍然存在道路不畅通、无障碍电梯缺乏等现象,需重点关注这类困难群体所在的社区,进一步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完善菜市场、活动中心的无障碍设施。

另外,城市公共空间如越秀公园,园内的出入口处应无高差,若有高差则应以无障碍坡道相连,且主要游览路径也应做到无障碍设施全覆盖,但目前公园的主要路径仍有高差,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给轮椅群体的通行带来障碍。

城市道路方面,广州老城区道路无障碍设施破损率高、使用效率低,加上建设过程中缺乏细节推敲,一定程度上导致残疾人、老年人,尤其是轮椅使用者出行不便的问题。

市规划院方面透露,目前全市共有人行天桥 369 座,其中 11 座配置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率仅 3%;人行地道 77 座,无障碍设施建设率仅 8%,可以认为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虽然遍布全市主要道路,但因缺少无障碍设施,仍无法给残疾人、老年人出行带来便利。

以越秀区为例,该区人行道破损情况较为严重,存在道路宽度不足、没有设置轮椅坡道等问题,对该区人行道调研发现,最窄有效宽度不足 2.0 米的道路占 17.3%,使得行人不得不走在车行道路上,对行动迟缓的困难群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未来的广州,将有这些新场景

场景 1:城市交通零障碍

穗穗今年 5 岁了,他的爸爸经常带他在骑楼小巷和城市广场游玩。可上个月,爸爸在一场运动比赛中伤了腿,只能靠轮椅出行,这该怎么办呢?

《规划》致力于构建全程出行无障碍环境,建立通达的慢行道路系统,完善缘石坡道、盲道、无障碍电梯等设施,改造不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的轮椅坡道、阻车桩等,推动人行天桥 / 地下隧道加装电梯,还可以通过网上预约为轮椅使用者提供无障碍车辆和服务。穗穗爸爸不用担心出行了。

场景 2:老旧小区换新颜

" 负责加装电梯的人说,我们那栋楼最近能完成电梯加装。我总算盼到了。" 陈姨今年 70 多岁,家住黄埔区怡德苑小区 7 楼,她腿脚不便,早就盼望着早点用上电梯。同样住在 7 楼的李姨说,装电梯前自己尽量每天只下一次楼。6 月 23 日,记者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黄埔区分局有关人员一起,了解老旧小区住宅成片连片加装电梯的情况。

同样,穗穗奶奶住在 6 楼,由于老小区没有电梯,穗穗奶奶爬楼梯时常常体力不支,并且小区的活动场地缺少座椅等设施,还有零星分布高差和台阶,穗穗奶奶觉得社区生活很不便利。

《规划》实施社区生活无障碍行动,保障社区居民平等共享社区环境,按照无障碍设计标准,对住宅出入口、社区道路、社区生活设施等关键地点进行建设和改造,增加 " 一键救援 " 功能,同时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行动和菜市场无障碍改造工作。穗穗奶奶很快就能使用电梯下楼了。

场景 3:公共建筑更便利

穗穗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时发现,一些历史建筑加装了临时的无障碍装置,既提供了无障碍服务,又不会破坏原有的建筑风貌,方便像爸爸一样坐轮椅的游客进入。建筑内的导览地图还能提供不同语言,外国友人也能顺利游览了。

《规划》鼓励结合城市更新,对广州历史建筑等公共建筑进行无障碍改造,提高公共建筑的无障碍服务水平。同时,优化提升历史建筑、文化建筑、办公建筑、教育设施、医疗机构、文体场馆、政府对外办事大厅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场所语音和文字提示、手语、盲文、免费轮椅等无障碍服务,使市民都能平等享有使用权。

场景 4:信息互通助交流

穗穗爸爸发现,广州无障碍地图已经覆盖天河区,乘坐轮椅可以依据导航安全出行,他希望广州的无障碍地图可以尽快覆盖全市,并提供无障碍设施的搜索功能。

《规划》致力于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动无障碍信息交流。自 2021 年起,广州采用智能装备对全市各类无障碍设施开展了更为细致的摸底调查,未来 2 年至 3 年将继续扩展无障碍出行地图服务至全市,让使用者找得到设施位置、辨得清设施方位、坐得上智慧公交;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手机 APP 进行无障碍改造,为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的人群提供便利;同时布置各类智慧设施,如在智慧灯杆上增加公益救助功能等,实现设施的精准布局。

■日本制定了容积率奖励制度。

他山之石

各国探索无障碍环境建设之路

新加坡:建设风雨连廊

新加坡最具特色的慢行系统——风雨连廊,是体现通用设计的形式之一。据新加坡官方调查,连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公用设施。这种像蛛网般渗透到每栋建筑的风雨廊和连带的无障碍设施,既满足了老人、儿童的安全通行需要,又增加了居民的活动交往空间。

日本:鼓励适老适弱改造

日本制定了适老适弱的政策法规,比如容积率奖励制度。在建筑设计中,为保证轮椅的通行和回转空间,通常需要扩大卫生间和廊道的面积,法律规定这类因无障碍改造而增加的面积,允许最多占总建筑面积的 1/10 而不计入容积率。另一个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政策是税收特别制度。获得无障碍设计认定的特定建筑物(如设置了 2000m2 以上升降机),可在 5 年内每年免掉全部所得税的 10% 作为鼓励;对自住房屋进行无障碍改造的,可抵扣改造工程相应标准建设成本的个人所得税额。

荷兰:营造对儿童友好街区

荷兰营造了对儿童友好的安全街区。作为 " 儿童友好城市 " 理念积极的推行者,位于荷兰代尔夫特的霍夫多普社区,在改造之初就确立了促进儿童户外活动与骑行优先的道路与景观改造原则,提出将家—学校—绿地—游乐场等设施通过合理安全的路径串联成一体的 " 儿童出行路径 "。

相关标签

红绿灯 广州 升级改造 建和 中山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