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9-30
十年巨变的乡村画卷|大型纪录片《征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攻坚的脚步》

(视频:第一集先导片)

这里是新疆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县县城向西 100 多公里外的

马尔洋乡皮勒村,

第一书记热合曼 · 吾甫尔

几乎一夜没睡,

因为今天村里有件喜事,

一场订婚仪式正在举行。

订婚的姑娘是皮勒村人,

正在操持婚宴的热合曼

不是皮勒村本地人,

但却是村里人最信赖的 " 第一书记 "。

选派驻村 " 第一书记 ",

是党和国家把党员干部派驻到

脱贫攻坚最前线,

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的重要举措。

热合曼 2018 年被自治区派驻到皮勒村

担任第一书记,

带领村民摆脱贫困。

2011 年,

皮勒村因为一则走基层的新闻报道

被全国人民熟知。

那一年电视台跟拍了村里 80 个孩子

艰难的上学路。

他们翻山越岭,

蹚冰河,攀悬崖,

走了四天三夜,

到达 110 公里外的学校。

村子里落后的基础设施,

让热书记坚定了带领村民

摆脱贫困的决心。

2019 年,热合曼想到让大伙儿

发展养殖,搞庭院经济。

他和扶贫工作队带领村民养鸵鸟、

养兔子、养鸡、养鹅,

在种不出庄稼的地方,

用养殖业支撑起村民的收入来源。

宴席上,

穿上厨师服的热书记秒变 " 热大厨 "。

他曾用自己的一手好厨艺,

给村民搞技能培训。

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餐桌,

优秀学员还在县城的餐厅找到了工作。

2019 年,新的柏油路修通到村口。

当年要走上四天三夜的上学路,

如今开车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

当年无法走出的大山,

如今再不是屏障。

十年,孩子们长大了,

他们走出大山,

拥抱更广阔的人生。

如今,光伏发电机安装成功,

村里有了电和水,网络也通了,

人均年收入由十年前的一两千元,

增长到现在的上万元。

这是皮勒村的十年,

这个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庄,

已经摆脱深度贫困,迈入小康。

甘肃省古浪县,

天刚亮,

村民李应川就起了个大早。

这段时间,

他家大棚里的香瓜已快成熟。

但这两天他发现情况有些不妙,

李大爷想起找一个人。

他就是李大爷着急找来的人,

县里园艺站来的科技特派员陈立宏。

陈立宏负责指导黄花滩上 7 个移民村,

6800 多个大棚的种植,

这十里八乡,

谁家种植遇到问题都找他。

古浪县,

是甘肃省 23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常年少雨,土地沙化,

是极度贫瘠的地区。

古浪县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将南部山区 11 个乡镇 6.24 万人

全部搬迁出来,

安置在黄花滩新建的绿洲小城镇和

12 个移民新村。

中国在 " 十三五 " 期间,

对近 1000 万贫困人口

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

这是人类减贫史上

一项规模空前的壮举。

村民们虽然种了大半辈子地,

但是完全没有种植大棚的经验。

" 带领群众发展生产 ",

是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

为了方便,

陈立宏总骑着这辆 " 二八 " 自行车,

一米九的大高个儿,

蹬着大 " 二八 " 自行车,

是村里人最熟悉的身影。

九年前,

他被派到这里当科技特派员,

几乎天天出入村里的大棚,

为大家指导种植。

他骑着车,

从天亮出发一直忙到晚上,

鞋都磨破了好几双。

如今,

村里除了陈立宏所在的园艺站

负责指导大棚种植,

还有林草局指导枸杞种植,

农业农村局指导大棚种植和暖棚养羊,

种植养殖齐发展。

累计 28.98 万科技特派员、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

300 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

近 200 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

还有不能忘记的 1800 多名牺牲的同志,

他们把希望的种子

播撒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生根发芽。

乡村拂晓、山乡巨变,

到 2021 年,

中国 12.8 万个贫困村出列,

832 个贫困县摘帽,

近一亿人摆脱贫困,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沸腾的乡村》

(视频:第二集先导片)

王伶俐是四川崇州的一名

" 农业职业经理人 ",

她管理着足足 3900 亩土地。

这些土地,

都是村民流转给合作社的农田,

合作社聘用王伶俐统一管理。

崇州市是成都平原粮食主产区,

当地开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15 年,

在成都读大学的王伶俐临近毕业,

了解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当地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免费职业培训,

给王伶俐这样的 " 新农人 " 帮了大忙。

同时,在政府补贴的扶持下,

她一鼓作气,

贷款购买了插秧机、收割机、

植保机等农机设备,

很快,她的农业机械化军团

就建立起来了。

2021 年,

王伶俐管理的合作社经营收入 277 万元,

比前一年增收了 67 万元。

去年,王伶俐所属合作社的成员,

收到了每亩 782 元的分红。

今年,

王伶俐希望这个数字能再提高 50 元。

她想到的办法是

种植收购价更高的水稻品种。

经过一番争论,

大家同意今年在部分田地试种新品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十年间,

崇州有近千人选择回乡创业。

这些年轻人,

为家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月,富春江畔绿意盎然,

朱梅娟大姐又忙碌起来了,

她的家在富阳的黄公望村,

随着创建生态省,打造 " 绿色浙江 ",

富春江畔关停造纸业,绿色转型,

富阳开始打造美丽乡村。

朱大姐打起了致富的算盘,

成为黄公望村第一个

把民宿开起来的人。

朱梅娟苦练厨艺,

她烧的红烧肉,成为民宿的招牌。

好山好水,再加上做得一手好菜,

朱梅娟的民宿生意越来越红火。

因为她家房间有限,

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住不下。

朱梅娟想到拉上村里的姐妹一起干,

多发展几家民宿,形成民宿产业,

又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国家的好政策、村党委的支持,

再加上村民们一块儿努力,

黄公望村的村民平均年收入,

从 2010 年的 1.5 万元 ,

增加到现在的近 7 万元。

在村庄美起来,口袋富起来之后,

朱梅娟和姐妹们

成立了 " 公望女管家 " 团队,

协助村委搞好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步步缩小着城乡差距,

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未来,村民们不用出村,

手机上网就能看名医。

黄公望村着力点亮乡村的文化特色,

修建了富春山居数字诗路

文化体验馆。

2021 年,

浙江开始建设 " 共同富裕示范区 ",

而朱梅娟所在的黄公望村

成为杭州市入选的第一批共富村。

如今的富阳,

铺展开一幅跨越古今的

" 富春山居图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

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壮丽画卷,

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