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12-07
如何应对“出版业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徐海《出版的正反面》分享会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 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数字出版是出版业所面临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12 月 6 日,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携新书《出版的正反面》做客南京大学,与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进行对谈时指出,数字时代来临之后,纸质书的需求减少乃至消失,数字化阅读代替了纸质化阅读,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数字化阅读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实际上为零,也就是所谓的 " 零边际成本 " —— " 每多发出去一份电子书,实际上并不增加成本,只是按一下按键而已 "。很多同行都没有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 " 出版革命 "。

徐海,曾任江苏省出版局版权处处长、电子音像处处长;2012 年进入江苏人民出版社担任社长,根据苏人社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推出一系列广受好评的书籍,用三年时间,成功带领苏人社摆脱经营效益较弱的情况;如今,徐海在凤凰传媒担任总编辑,分管内容生产。

《出版的正反面》汇聚了作者三十余年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 " 出版指南 ",上市五天旋即加印,引发了出版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判断和看待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又是如何定义出版人的职业使命、核心素养和技能?书中收录的案例丰富多元,深入剖析出版的每个环节,无论社长、总编,还是一线编辑,甚至非出版行业的职场中人,都能从中获得借鉴意义。

△徐海(右)与张志强(左)围绕《出版的正反面》展开对谈

一位资深出版人对出版体系的系统性思考

回顾新书写作的历程,徐海不禁感慨," 任何欢乐都是艰辛带来的 ",因为工作繁忙,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写作,责任编辑常常是在凌晨收到新一章节的稿件。400 多个夜晚,徐海都伏在案前,认认真真地写作。尽管过程是痛苦和艰辛的,但他希望能够将自己从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来成功的体会以及困惑、迷惘写下来,奉献给全中国的出版人," 大家如果能跟我有相同的体会,与我的心一起跳动,我就感到非常高兴。"

《出版的正反面》分为 " 宏观思考 "" 作为组织的出版社 "" 经营的细节 "" 出版的陷阱 " 四个部分。在与作者交往、约稿、修改书稿等具体的故事与细节之外,徐海利用法律专业出身的优势,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下整体的出版体系进行了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的思考、剖析与总结。

△徐海

第一章 " 宏观思考 " 简要回顾出版史,研判了当下出版行业所面临的具体形势;第二章 " 作为组织的出版社 " 中,徐海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重点从出版业经营主体的中观视角进行分析:" 出版社是什么样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如何运行的?组织的愿景和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能做总编辑、什么样的人能做社长?他们的核心素质是什么?组织中的编辑和发行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他们怎么会得到激励?编辑怎样改稿、怎样发现稿件、怎样辨别稿件好坏,怎样提高编辑水平。" 在第三章 " 经营的细节 " 中,徐海主要从营销和发行的角度,阐释了如何营销一本书、向谁营销、如何确定营销的主题、怎样把营销的文案做得更好。在最后一章 " 出版的陷阱 " 中,徐海则从导向、质量、侵权等方面剖析了出版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以及陷入陷阱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和负面后果。

诚如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序言中所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发展和出版单位事业改企业并纷纷上市 , 中国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新时代,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本书作者目睹了这一变革进程 , 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亲自参与。书中列举众多亲历案例 , 并分析其成败得失 , 可为中国出版业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启示。

△《出版的正反面》 徐海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偶得、改造、深挖,获得优秀选题的三条途径

一本专业性且逻辑体系周全的书是否会让读者感到枯燥?对此,徐海表示,在写作之初,他考虑到现在看书的人少,就明确了自己的写作宗旨是一定要把书写得 " 非常好玩 ",让读者一边 " 烧脑 " 一边快乐。确实,书中俯拾即是作者从业生涯中的故事,理论结合实际,读来轻松且便于理解。在活动现场,他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分析了一名优秀编辑应具备的能力以及如何发掘选题。

徐海认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对于专业知识首先应该既 " 博 " 且 " 专 ",在具备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形成了对于稿件好坏的判断能力。他将编辑根据能力分为六个等次。在他看来,一等编辑和二等编辑都已经足够优秀,二等编辑的作者圈广泛、对学界了解前沿和动态非常清晰、能够拿到最好的书稿。但有时,国营企业没办法在给予作者的薪酬回报上与民营企业相比,这时,就需要编辑能够实现选题的从无到有、化无为有;一等编辑能够发掘时代的重大课题,并找到合适的作者来撰写," 用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创造最适合的图书 "。基于此,徐海提出了获得优秀选题的三条 " 意外 " 途径:偶得、改造、深挖。

△活动现场

《我的学术小传》就是徐海改造胡福明书稿所得的一本好书。胡福明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云人物,也是 2018 年中央表彰的百位改革先锋人物之一。江苏省社科联组织编写 "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 ",其中有一卷便是胡福明的书稿,分为学术小传、主要作品、学术年谱三个部分。徐海阅读了其中的学术小传后,认为胡福明的个人经历篇篇精彩,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便着手对胡福明进行了深入访谈,最终有了《我的学术小传》这本十万字的书。书籍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上了各类榜单,销售数据也颇为可观。

△活动现场

" 出版能够让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在《出版的正反面》中,徐海这样形容自己在出版工作中的状态:" 总是从各种角度疯狂地、着魔似地营销我们出版社的图书。我睡觉也在想,上街也在想,社会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会使我想起与我们出版社某本书之间的关联 ",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于出版行业的真挚热爱。徐海说,他认为要成功地做一件事情,一定是处于疯狂乃至癫狂状态,一定是全身心的投入,如果再给他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他还是会成为一个出版人,因为这份工作带给他太多的快乐。

" 我是一个有政治立场、文化情怀的出版商。我们承担了这么多的使命:传递知识、教育人民,能够使自己快乐,同时能够养活自己,其乐何哉?出版能够让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徐海说。

对于这个观点,张志强也颇为赞成。他认为,人类在延续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保存传递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就是出版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美国的废奴运动,《寂静的春天》引发了人们对于杀虫剂的重新认识,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对一代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也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在张志强看来,作为一名编辑,能够编出一本书,并通过这本书影响世界或影响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对编辑而言,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张志强

当然,为出版行业奋斗努力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遇见懂得 " 用人与容忍 " 的社长或总编辑。徐海指出,一些出版单位的领导并不懂得如何用人、也没有足够的气量容忍员工的缺点。刚到江苏人民出版社任职的时候,曾有编辑私下说徐海是出版行业的外行人,搞不好出版工作。徐海坦陈,自己刚刚主持人民社工作的时候,有些概念说得确实有些 " 外行 ",但他从不怕露怯,积极与同事交流、讨论、学习,他也从未因为这个编辑说他 " 外行 " 而生气,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的工作," 我自认为不是最好的社长,但朝着书中所写的理想化的社长方向去努力。"

现代快报 + 记者 陈曦 张垚仟 / 文 牛华新 顾闻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