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3-01-26
一个“坏消息”:今年要“多上”19天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翻开今年的日历,你会发现,农历卯兔年竟然有 384 天!

这是怎么回事?

癸卯兔年全年有 384 天。图片来源:新华社

世界上的历法主要有三类:公历、阴历和阴阳合历

公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可自行规定每年的月数和每月的日数。阴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月,可自行规定一年的月数。阴阳合历是结合公历与阴历,以设置闰月的方式,让二者一年的天数相等。

目前世界主要使用公历,也称为阳历、西历等。使用统一历法有利于确认生活工作的时间,如确认约定日期、确认有效期、国际活动定期等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精确历法的国家,历法发展非常丰富,有阴阳合历、阴历、干支历等等。卯兔年有 384 天,就是因为它是按照中国的阴阳合历来计算的。

01

中国阴阳合历

现在中国普遍称呼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最晚自西汉蜀人落下闳等《太初历》(公元前 104 年)起就开始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改革,沿用至今,又称农历、夏历等。

公历一年的时间实际约为 365.24 天,一月的时间实际约为 29.56 天,这样一来,12 个月实际约为 354.37 天,并不足公历的一年。若长期使用下去,10 年后,二者就会相差三个多月的时间。

为了让历法能兼顾日月与地球的关系,协调二者之间的天数,于是就采用了" 置闰法 ",这是一种人为的规定。

目前使用的置闰法为 " 十九年七闰 ",每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一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一年十三个月;每二至三年增加一个月,防止与四季脱节。

十九年七闰。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的农历春节日期,为阴阳合历的正月初一。卯兔年就恰巧是闰年,因此一年有十三个月,一年的总天数则变成了 384 天。

02

阴历

阴历以月亮绕地球的运行规律而制定,一月又可称为" 朔望月 ",不考虑地球和太阳的运行关系。

" 朔 " 是一个月的第一天,当天看不见月亮;" 望 " 是一个月的第十五或十六日,当天月亮最圆;" 晦 " 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当天也看不见月亮。

阴历虽然不体现四季的变化,但它能够体现潮汐变化,指导海事活动。潮汐现象受太阳和月亮引力影响,其中月亮占主导作用。在朔日和望日,会发生 " 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二者引力相互抵消,会发生 " 小潮 "。

朔日太阳和月亮在地球同一边,潮汐引力最强;望日太阳和月亮分别在地球两侧,引力相互拉扯,也容易形成 " 大潮 "。

阴历也分大小月,大月 30 日,小月 29 日。一个朔望月的周期为 29.56 天,因此每个月需要以实际月相(朔月)来推定朔日,古时候称为 " 定朔 "。

当十二月为小月时,大年三十就会 " 偷偷消失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九直接到正月初一哦!这也是为什么过年有的时候有 " 三十 " 有的时候没有的原因~

03

公历

公历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历法,因为源自西方,又多称为西历或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为一年,一年大约有 365.24 天;大月每月 31 天,小月每月 30 天,二月为平月 28 天,经过 4 年会多出一天,这一天会放在当年 2 月。

阳历来源于儒略历,一年被划分为 12 个月,大小月交替;四年一闰,平年 365 日,闰年 366 日,年平均长度为 365.25 日。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累积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 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推行了以儒略历为基础改善而来的格里历,即现在的阳历。

阳历每年的 1 月 1 日为元旦,是大部分国家所称的 " 新年 "。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使用阳历(实际使用是 1912 年),并规定阳历 1 月 1 日为 " 新年 "。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 1 月 1 日为元旦,也称为阳历年、公历年等,与春节区分开来。

04

干支历

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人民需要根据时间指导农事,因此中国还有一种非常深奥的历法,称为干支历。

中国古人认为万物荣衰皆有规律,亦可推演,干支历便是集中国古人宇宙星象观察推演之大成,是以天干地支组合标记时间、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历法。

干支历以北斗星斗柄旋转所指方向,将一年分为十二月,称 " 十二月建 ",每月对应一个地支,首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以此类推。

节气立春为一年的第一天,这个月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每月的日数是由二十四节气进行划分,含有两个节气,交节日为每月的第一天,没有闰月。

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不需人为干涉,因此能够准确反映农时。

二十四节气歌。图片来源:新华字典第 11 版附录

世界上很多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文化,制定完善了各民族的历法,如印度历、犹太历、伊斯兰历等。中国历法自身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的研究和完善传承至今,他们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体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高深智慧。

来源 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