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汽车 2021-01-21
巨头们入局造车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信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robservation.html

 

当前,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不足为奇,但越来越多的之前与汽车毫不相干的企业与资本进入汽车领域,则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且不说酿酒的五粮液,搞金融的宝能,就连做地产的恒大也雄心勃勃的展开了造车计划。

造车成香饽饽,巨头们纷纷入场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车企正在加速新能源的布局。1 月 18 日,中国一汽集团、德国奥迪公司、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签署三方协议,宣布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位长春。项目规划引入 PPE 高端纯电动车平台,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 300 亿元,首款车型将于 2024 年在长春投产。

联系到之前的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大众与江淮的项目落地,我们可以看到,外资企业正在加速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布局。新能源汽车被视为大势所趋。各大汽车品牌如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国的车企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也纷纷布局新能源,另外也不乏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等国内新造车企业的加入。

除了传统造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越用越多的 " 外来者 " 加入了造车的行列,继阿里与上汽携手打造智己汽车之后,百度又高调宣布进入汽车行业,1 月 11 日,吉利宣布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深耕领域的富士康也不甘寂寞, 1 月 13 日,吉利又宣布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然而这还没完,1 月 19 日,吉利汽车宣布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时间,新能源这条赛道上热闹非凡。

也就是说,在造车这个领域,阿里、腾讯、百度三家中国的互联网巨头都已入局,虽然腾讯不似前二者那样直接组建电动汽车公司,但以目前的行业形式看,这也是早晚的事。毕竟同行们都入坑了。此外,小米造车也一直被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华为也是箭在弦上,呼之欲出。

我们再将目光投向国外,苹果造车已经被传了好多年,虽然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但不断有新的证据曝出,最近的消息是苹果将会与现代汽车合作造车。

相对于特斯拉的遮遮掩掩,SONY 则显得更为大方。在 CES 2020 上,Sony 展示了一台汽车 Vision S。Sony 项目执行官川西泉表述:这辆 Vision S 是 Sony 对汽车发展的贡献!

除了市场红利,造车门槛降低是主因

巨头们为什么热衷于造车呢?很显然与新能源车市场即将到来的巨大红利有关系。而促使众多 " 外来者 " 趋之若鹜的原因,则是当前汽车行业变革的形势和造车门槛的降低。

从 2015 年到 202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保持增长。据统计,到 2020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累计达 2.81 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 492 万辆,增长 29.18%。2020 年 9 月,有业内人士表示,预计 2035 年,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将超过 1.6 亿辆,其中纯电动车所占比例超 90%。

汽车行业的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趋势不仅不可逆转,而且是规模浩大,影响深远。所以吸引众多玩家趋之若鹜,新玩家趁早入场,老玩家抓紧转型,以抢占市场先机。科技巨头等外来者将给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此外,也包含着消费者的期许,从苹果、华为这些尚未官宣但一直被传言要造车的这些企业来看,与其说是被谣传,不如说是被期待。出于对其技术实力、创新能力的信任,人们期待着它们加入进来,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大改变,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惊喜。

随着 5G 等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时代造车门槛显著降低,科技公司有更大的机会在整车市场上进行深耕。芯片和软件的重要性大为提升,科技公司所擅长的操作系统、行业标准等,成为了巨大的优势。就如华为所宣称的,华为不造车,但会帮助车企造好车。

新一轮的市场格局将由科技企业引领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造车领域,是否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混乱和无序,破坏行业生态呢?在笔者看来,这波 " 外来者 " 的入局,是市场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

同样是造车,由于本身具备的不同特性和优势,不同的企业所怀有的目的不一样。在对未来汽车的定义上,特斯拉是最完整的公司。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它看作是一家车企,它是一个结合软件、硬件和大数据的企业,并且会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强大。

纵观中国的车企,还没有那家能同时具备软件、硬件和大数据三种能力。但分开来看,它们各自有侧重点。比如说百度,在 AI、车联网技术有很好的基础,之前就与多家车企进行合作,Apollo 的自动驾驶系统被多家车企采用。阿里则在大数据、运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从来不乏 " 外来者 " 的身影。比亚迪刚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只是一个做电池的企业。而蔚来、理想、小鹏都是脱胎于互联网。最初高调宣布造车的互联网企业是乐视。阿里、百度等科技企业在很多领域都有投资,对趋势和风向的判断能力都很强。选择这个时候进入,或许是它们看到时机已经成熟。

如果将新造车运动分阶段来看的话,第一个阶段就是 "PPT 造车 ",以乐视为代表,在市场上圈一波钱,结果是项目停摆;第二个阶段是 " 新势力时代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体系成型,多少为这个行业挽回了一些形象。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所处的阶段,我将其命名为 " 混战时代 "。混战并非无序的竞争,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泡沫被逐渐挤掉,新入局者将以更加真诚、谨慎的态度入场,技术将更加成熟,产品将更加精细化。

每个阶段都对上一个阶段形成挑战,毫无疑问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但也促使产品和市场进一步提升和迭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代工厂?

纵观中国车市的发展,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起初,出于 " 市场换技术 " 的考量,引入了众多国际汽车品牌,然而由于国外车企对技术的严防死守,再加上一些车企的固步自封,我们并没有获得技术上的长足进步,市场反而被国际汽车品牌把持。此情此景,让很多人痛心疾首,市场让出去了,技术没有得到," 市场换技术 " 的结果就是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但在笔者看来,我们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虽然没有得到技术,但我们得到了产能,得到了汽车制造的体系。在合资品牌的推动下,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而这,为我国的汽车工业进入下一个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把之前的合资阶段视为 1.0 时代,那么接下来的 2.0 时代,双方地位悬殊的的状况将发生逆转。

在 2.0 时代,国外车企的进入似乎比上一轮更加凶猛。在 1.0 时代,我们有严格的股比限制,外资的占比不得超过 49%。然而,随着政策的越来越开发,股比的限制已经被取消,而特斯拉成为这一政策的第一个受益者。

新年伊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发动了 " 价格战 ",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冲击显得异常凶猛,有人担心我们的市场再一次沦为别人的领地。我们不仅要问,引进特斯拉,不会对中国国产电动车行业形成巨大的打击吗?

答案是不会,虽然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的技术落后于其他国家,但在已经到来的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我们在制造、技术、标准上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

特斯拉的到来,虽然对本土电动车企形成巨大的冲击,但其引起的 " 鲢鱼效应 " 也会激发中国车企的成长。跟之前不同,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成长基础,并非那么不堪一击。更重要的是,特斯拉促使中国的新能源车产业配套更加完整。

在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先例,苹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品牌的手机有今天的市场地位,苹果功不可没。因为给苹果做代工,中国孕育了一大批优质工厂、工程师、管理经验等。特斯拉也是如此,即便在特斯拉的冲击下,当前中国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倒掉了,也会很快滋生出新的本土品牌。蔚来汽车李斌断言,中国将诞生世界级的豪车。

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配套,带来的不仅仅是优质的产品,还有更低的成本。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后,因为关税、海运、仓储、零部件成本都下降了,其成本比在美国生产降低了 65%。

因此,笔者大胆的猜测,在中国,不仅将成长起来一批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且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代工厂。由于技术、产能、成本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把新能源车放到中国进行生产,而它们自己将主要精力放在设计、验证、软件开发、品牌建设、用户运营等事情上。中国在汽车制造上的优势将是碾压性的,甚至是垄断性的。

当软件决定了一辆汽车的未来时,科技企业不再需要投入重资产进行整车生产,将具体制造等工作转移给制造厂商将成为今后汽车业发展的显著趋势。

事实上,代工已经成为新能源车企所广泛采用的模式,尤其是对进入汽车领域的科技公司更有利,比如蔚来与江淮的合作,百度与吉利的合作。这不但可以让资源进行更好的配置,而且能让企业更专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业界人士依旧推测,苹果不会自行生产电动车,而是依循 iPhone 商业模式,委托亚洲业者代工生产。毫无疑问,电动车市场前景可期,但电动车发展及自动驾驶技术的成本昂贵,这也是的许多车厂相互结盟的原因,而现在苹果可能也选择这条路。

给苹果手机做代工的富士康也很早布局新能源车。2020 年 10 月 16 日,富士康推出 MIH EV 电动车平台,宣布正式进军电动汽车领域。据悉,富士康并不准备生产整车,也不准备推出自己的品牌,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其 "MIH 开放平台 " 上选择 SUV、轿车等底盘设计,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提供包括车轮距离、电池大小等定制化方案。

当然,我们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还不能抱有盲目乐观,且不说资本迷局的扑朔迷离,国际局势也有很大的压力。就拿汽车芯片来说,不但全球都面临者产能不足的风险,而且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封锁,也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在整车贸易上,智能汽车对数据的收集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隐患,将成为某些国家阻止中国产汽车进入的理由。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离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市场变幻日新月异,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外来入局者,在这场传统与现代、老将与新手的较量中,将来谁能胜出,谁也无法预测。

但崛起是必然趋势!

ZAKER 汽车原创

文 / 李俊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智慧云

智慧云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